每天到了晚上就開始擔心「會不會又睡不著」?小心,你可能不是單純的失眠,而是陷入了睡眠焦慮症的惡性循環。新竹身心醫學診所院長周伯翰醫師指出,近年因「睡眠焦慮症」求診的患者明顯增加,這類型失眠並非單靠安眠藥能解決,反而越擔心、越難入睡,最後導致白天情緒與生活功能全面失衡。
失眠怎麼來的?「怕睡不著」才是關鍵問題
36歲工程師陳先生因工作壓力大而出現睡眠障礙,起初服用安眠藥勉強入睡,但藥效時好時壞,睡眠品質無法穩定,甚至在下班後就開始焦慮晚上的睡眠情況。躺在床上不斷看時鐘、計算還有幾小時可睡,反而更難入睡。經就診後才發現,他患上的其實是睡眠焦慮症,也就是「因為怕失眠而導致失眠」的狀態。
睡眠焦慮症是什麼?失眠背後真正的壓力來源
周伯翰醫師解釋,睡眠焦慮症是焦慮症的一種表現,與單純的失眠不同,這類患者通常具備完美主義、急性子與容易緊張的個性特質。他們在幾次失眠經驗後,開始過度在意睡眠狀況,每晚睡前進入「會不會又睡不著」的思考陷阱,使大腦無法放鬆,進而形成失眠 → 焦慮 → 更失眠的惡性循環。
睡眠焦慮症常見表現:
- 躺床前就開始擔心今晚能不能睡著
- 睡前反覆回想過去失眠經驗
- 躺床後不斷看時鐘、計算時間
- 服用安眠藥後仍覺得難以入睡或藥效不穩
- 白天出現情緒低落、疲憊感、注意力不集中
睡眠焦慮怎麼辦?醫師教你3招打破失眠惡性循環
許多患者誤以為安眠藥就是對付失眠的唯一解方,但若是由睡眠焦慮症引起的失眠問題,光靠藥物往往事倍功半,反而讓身體與心理依賴感加劇。
1. 調整情緒,用對藥物治療焦慮本身
使用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等抗焦慮藥物,有助穩定白天情緒,降低入睡前的緊繃感。
2. 認知行為治療(CBT-i)效果最佳
透過心理治療,打破對失眠的過度災難化思考,重建正確睡眠觀念,是睡眠焦慮症的核心治療方法。
3. 睡眠衛生習慣同步建立
- 晚上避免滑手機、刺激性影片或工作
- 減少咖啡因、酒精與菸品
- 睡前避免進食過多或劇烈運動
- 白天維持適度活動,避免長時間午睡
睡不好不是你的錯,睡眠焦慮症該被正視
長期的失眠常讓人感到挫敗,但你不是意志力不夠,也不是不夠努力睡覺。真正該處理的,是對「睡不著」的恐懼本身。如果你已經陷入「怕失眠」的狀態,建議盡早尋求身心科醫師協助,透過正確治療與生活調整,才能真正從睡眠焦慮症中走出來,找回安穩的夜晚。
*整理自《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作者為周伯翰醫師。
其他閱讀過此篇的人,也對這些文章有興趣…
- 【助眠營養素】芝麻素推薦|營養師精選10大芝麻錠品牌一次看!
- 【助眠營養素】十大GABA保健食品推薦|挑選、價格一篇看!
- 【改善睡眠】失眠怎麼辦?3穴道按摩可改善!配合專家8招更好睡!
- 【助眠飲食】失眠就是睡眠障礙嗎?藥師推薦助眠飲食一覺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