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失眠成現代文明病!心理師揭「不允許自己睡覺」的潛意識真相
失眠成現代文明病!心理師揭「不允許自己睡覺」的潛意識真相

失眠成現代文明病!心理師揭「不允許自己睡覺」的潛意識真相

失眠與睡眠障礙幾乎成了現代人的通病。越來越多人在夜裡輾轉反側,明明身體疲累卻遲遲無法入睡。許多人以為是壓力太大、作息不規律導致,但實際上,心理層面的焦慮才是關鍵。根據心理晤談經驗顯示,十個人中有八個都受失眠所苦,而這些問題往往與「內在狀態」密切相關。

「不允許自己睡覺」:心理師揭潛意識焦慮來源

諮商心理師劉胤含指出:「有時候我們不是不能睡,而是內心不允許自己睡。」這句話點出了許多現代人共同的心理現象。許多人在躺上床後,身體雖然早已疲倦,腦袋卻仍高速運轉,像是在和自己拉扯。白天的待辦事項、工作壓力、甚至一句未完成的回覆,都會在腦中一遍遍重播,彷彿不處理完就無法安心閉上眼。

這樣的情況在高責任感或完美主義傾向的人身上尤其常見。白天對自己要求高,到了晚上卻難以關機,潛意識將休息與怠惰畫上等號,讓人即使想睡,也會生出罪惡感。於是,大腦不斷冒出提醒:「今天還不夠好」、「應該再多做一點」、「這樣就休息太早了吧?」思緒愈轉愈快,焦慮感也隨之升高。

長期下來,大腦逐漸學會在夜晚維持警覺,進入一種「睡眠戒備狀態」。即使身體已經疲憊,腦袋卻仍停不下來,導致容易淺眠、頻繁醒來或難以入睡。真正讓人睡不著的,往往不是環境或壓力,而是那個在心裡不停告訴自己「還不能休息」的聲音。

 

心理師親身經驗:從規律上班到自由接案後的失眠

劉胤含分享自身經驗。從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轉為行動心理師後,她開始出現睡眠障礙。

「白天多數時間在家準備或休息,下午才開始工作,常常到晚上九點才結束個案。理應該放鬆的時間,大腦卻還在回顧晤談內容。」

她發現,即使是假日沒有工作,腦中仍不斷浮現「今天有哪些事沒做到」「明天要做什麼」等念頭。這其實是潛意識在補償白天的焦慮,也反映出「不允許自己休息」的內在模式。

 

為什麼會失眠?潛意識在阻止你放鬆

許多失眠患者以為是壓力大、神經緊張,但在心理層面上,這往往與「自我要求過高」有關。

劉胤含指出,潛意識裡有個聲音會說:「你不夠好,怎麼能睡?」這樣的信念會讓人將睡眠與罪惡感連結,形成惡性循環,越想放鬆反而越睡不著。

她提醒,若不面對這份「不允許放鬆」的心理機制,無論怎麼調整飲食、環境,都難以真正改善睡眠品質。

 

三個心理建議,幫助改善失眠與睡眠障礙

1. 白天完成必要任務,減少逃避與罪惡感

逃避只會讓焦慮在夜裡爆發。給自己合理的規劃,把重要的事完成,才能讓大腦真正放過自己。

2. 睡前不規劃明天,讓思緒慢下來

許多人習慣在睡前列計畫,看似積極,其實是焦慮的延伸。心理師提醒:「那股熱血只是焦慮假象,真要你起來做事,你也不會動手。」

3. 允許自己休息,就算今天不完美

「睡眠是基本需求,不是獎勵。」學會對自己說:「即使今天不盡理想,也值得好好休息。」接納不完美,是改善睡眠品質的起點。

 

結語:當你學會放下,睡眠自然會回來

失眠不只是生理問題,更是心靈的訊號。

當我們願意對自己說:「今天到這裡就好」,並承認「不完美也沒關係」,身心才有機會真正安靜。

睡眠,是一種心理上的允許。

放過自己,才能真正放鬆。當心願意休息,失眠與睡眠障礙也會漸漸遠離,迎接安穩又充滿能量的清晨。

*整理自《劉胤含諮商心理師》。

 

其他閱讀過此篇的人,也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