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與睡眠障礙幾乎成了現代人的通病。越來越多人在夜裡輾轉反側,明明身體疲累卻遲遲無法入睡。許多人以為是壓力太大、作息不規律導致,但實際上,心理層面的焦慮才是關鍵。根據心理晤談經驗顯示,十個人中有八個都受失眠所苦,而這些問題往往與「內在狀態」密切相關。
「不允許自己睡覺」:心理師揭潛意識焦慮來源
諮商心理師劉胤含指出:「有時候我們不是不能睡,而是內心不允許自己睡。」這句話點出了許多現代人共同的心理現象。許多人在躺上床後,身體雖然早已疲倦,腦袋卻仍高速運轉,像是在和自己拉扯。白天的待辦事項、工作壓力、甚至一句未完成的回覆,都會在腦中一遍遍重播,彷彿不處理完就無法安心閉上眼。
這樣的情況在高責任感或完美主義傾向的人身上尤其常見。白天對自己要求高,到了晚上卻難以關機,潛意識將休息與怠惰畫上等號,讓人即使想睡,也會生出罪惡感。於是,大腦不斷冒出提醒:「今天還不夠好」、「應該再多做一點」、「這樣就休息太早了吧?」思緒愈轉愈快,焦慮感也隨之升高。
長期下來,大腦逐漸學會在夜晚維持警覺,進入一種「睡眠戒備狀態」。即使身體已經疲憊,腦袋卻仍停不下來,導致容易淺眠、頻繁醒來或難以入睡。真正讓人睡不著的,往往不是環境或壓力,而是那個在心裡不停告訴自己「還不能休息」的聲音。
心理師親身經驗:從規律上班到自由接案後的失眠
劉胤含分享自身經驗。從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轉為行動心理師後,她開始出現睡眠障礙。
「白天多數時間在家準備或休息,下午才開始工作,常常到晚上九點才結束個案。理應該放鬆的時間,大腦卻還在回顧晤談內容。」
她發現,即使是假日沒有工作,腦中仍不斷浮現「今天有哪些事沒做到」「明天要做什麼」等念頭。這其實是潛意識在補償白天的焦慮,也反映出「不允許自己休息」的內在模式。
為什麼會失眠?潛意識在阻止你放鬆
許多失眠患者以為是壓力大、神經緊張,但在心理層面上,這往往與「自我要求過高」有關。
劉胤含指出,潛意識裡有個聲音會說:「你不夠好,怎麼能睡?」這樣的信念會讓人將睡眠與罪惡感連結,形成惡性循環,越想放鬆反而越睡不著。
她提醒,若不面對這份「不允許放鬆」的心理機制,無論怎麼調整飲食、環境,都難以真正改善睡眠品質。
三個心理建議,幫助改善失眠與睡眠障礙
1. 白天完成必要任務,減少逃避與罪惡感
逃避只會讓焦慮在夜裡爆發。給自己合理的規劃,把重要的事完成,才能讓大腦真正放過自己。
2. 睡前不規劃明天,讓思緒慢下來
許多人習慣在睡前列計畫,看似積極,其實是焦慮的延伸。心理師提醒:「那股熱血只是焦慮假象,真要你起來做事,你也不會動手。」
3. 允許自己休息,就算今天不完美
「睡眠是基本需求,不是獎勵。」學會對自己說:「即使今天不盡理想,也值得好好休息。」接納不完美,是改善睡眠品質的起點。
結語:當你學會放下,睡眠自然會回來
失眠不只是生理問題,更是心靈的訊號。
當我們願意對自己說:「今天到這裡就好」,並承認「不完美也沒關係」,身心才有機會真正安靜。
睡眠,是一種心理上的允許。
放過自己,才能真正放鬆。當心願意休息,失眠與睡眠障礙也會漸漸遠離,迎接安穩又充滿能量的清晨。
*整理自《劉胤含諮商心理師》。
其他閱讀過此篇的人,也對這些文章有興趣…
- 你怕睡不著嗎?醫示警「睡眠焦慮症」才是失眠最大元兇
- 失眠就是睡眠障礙嗎?藥師推薦助眠飲食一覺到天明
- GABA推薦10品牌,GABA功效、挑選原則一次看!
- 風池穴位置超好找,壓制頭痛、水腫、失眠方法全公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