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不少人以為是「刮莎」,但「痧」字在中醫中有特殊意思,本篇將以中醫理論搭配西醫實證,為你介紹刮痧功效、位置、刮痧好處、刮痧顏色判斷以及自己刮痧的手法與注意事項。
一、中醫刮痧篇:痧有毒素的意思,別再記成「刮莎」囉!
進入刮痧正題前,門診經常有病人詢問中暑刮痧效果,讓我來簡單回答一下…
炎炎夏日中,有時候我們在外面待沒多久,就感覺渾身發熱、頭暈目眩,連日曬下來甚至會感覺特別疲憊,甚至肩頸痠痛都找上門,於是馬上聯想到刮痧能夠緩解中暑,可是有些人刮完渾身清爽,卻也有人刮完越來越痛,那麼刮痧真的有效嗎?還是見仁見智?
以中醫理論來說,當暑邪侵犯人體時稱為中暑,中暑症狀常見頭昏腦脹、四肢無力、噁心想吐、胸悶,嚴重會昏迷,並且由於中暑時無法自行排汗,所以皮膚會偏乾燥,這時正確的刮痧能夠促進體表血液循環、幫助新陳代謝,把體內的邪氣一起排出,起到類似流汗的效果。不過刮痧後得補充溫水,不要馬上喝冷水喔!
另外刮痧原理、刮痧部位和手法有特定技巧,並且有些人、有些時間不適合刮痧,話不多說,趕快跟著我們認識更多刮痧知識吧!
(一) 刮痧是什麼?刮出來的「痧」又是什麼?
台灣民眾常利用傳統療法來紓解筋骨、解除疲勞,其中推拿按摩、拔罐刮痧原本都是中醫理論的醫療手法,如今皆已通過衛生福利部核可,上述都是可以由民間人士操作的非醫療行為。
刮痧中醫原理為經絡理論,是一種利用特製工具和潤滑劑來疏通經絡、調整臟腑、暢通氣血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刺激皮膚表面、促進血液循環,藉此活血化瘀,退熱開竅,驅邪排毒,幫助紓解身體不適,日常也可刮痧保健,因此刮痧自古就已成為中國民間流傳的傳統保健療法,而一般民眾自己操作的則比較常見肩頸刮痧和背部刮痧。
「痧」是經絡氣血中的瘀穢,俗稱痧毒,表現在皮膚上呈現出小紅點的樣態。它是氣血中阻礙運行的有害毒素,會影響人體營養吸收與代謝,加速細胞衰老甚至產生疾病,所以中醫也有「百病皆可發痧」的說法。通常刮痧時,我們會在表皮反覆刮拭摩擦,使皮膚局部出現紫紅色瘀血斑點、紅色粟粒狀血斑或點狀出血,這就是「出痧」。
刮痧功效簡介:
- 預防保健
- 鎮痛
- 發汗解表
- 溫經散寒
- 解毒驅邪
- 調整內分泌
- 強心及強壯作用
二、刮痧好處有哪些?實證功效與禁忌一次報給你!
(一)刮痧有用嗎?刮痧可以刮哪些部位?國外實驗告訴你真相!
刮痧排毒是許多人腦海中對刮痧的印象,這麼說其實也沒錯,因為刮痧功效的確是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和出汗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對於「功能性病症」比較有效。例如檢查不出器官異常的偏頭痛、頭暈、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噁心、失眠、便祕、中暑、疲勞等等。
我們身體可刮痧的部位廣泛,從頭到腳皆可操作,刮痧的好處則依部位不同、刺激到不同經絡而有差異,例如肩頸刮痧的功效就可以紓解肌肉痠痛、消除中暑、去除風寒、退燒降火等,反之器官性病症刮痧成效就有限了,例如心臟病、腎臟病等。
刮痧有沒有效?科學實驗這樣說…
在1份國外的隨機對照實驗中,透過將48名慢性肩頸痛患者分為實驗組(施以刮痧療法)和對照組,來測驗刮痧的療效,結果證實了實驗組的患者在接受刮痧治療1週後,頸部疼痛嚴重程度明顯改善,不過長期治療是否能有相同效果,則有待驗證。
另外其他研究發現,刮痧能增加人體微循環作用高達4倍,而血液循環的加強則可能在局部和整體肌肉疼痛減輕中起作用,並且女性反應率明顯比男性更高,此外在動物實驗中,則發現由於刮痧促進血液循環和血管擴張,能夠活絡實驗鼠的免疫細胞,加強對疫苗抗原的反應,所以刮痧也具有疫苗接種物理輔助的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刮痧在糖尿病患者身上,似乎可有效降低周邊神經病變(DPN)!
2019年的一份隨機對照實驗,希望找出刮痧療法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影響,結果在追蹤60例刮痧組和59例對照組的情況後,發現刮痧療法顯著減輕糖尿病患者神經病變症狀(DPN)的嚴重程度,改善患者的感知功能、減少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同時讓患者能更好的控制血糖,因此認為刮痧在減輕DPN的症狀方面具有前景,但還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才能完全證實。
(二) 刮痧不是隨便刮,刮痧禁忌人群、時間和注意事項別輕忽!
1.刮痧禁忌人群:
- 1歲以下幼童、孕婦。
- 出血相關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血小板凝血異常。
- 肝腎功能不全。
-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患者。
- 正服用抗凝血藥。
- 皮膚有傷口、感染,或毛囊炎、蕁麻疹、皮膚炎、青春痘、濕疹等。
2.刮痧禁忌時間:
- 飢餓、飽脹、疲勞、緊張或酒醉皆暫時不宜刮痧。
- 有急性損傷或剛手術後。
- 女性經期期間不宜。
3.其他刮痧後禁忌:
- 刮痧後要注意保暖,飲食不宜生冷、吹風。
- 刮痧後30分鐘內不宜洗澡。
- 刮痧後需等痧完全退畢,才可以再刮。
- 刮痧後補充溫開水。
- 不建議天天刮痧,以免肌肉損傷纖維化。
【溫馨提示】 針對年邁體弱、1歲以上年幼兒童或對疼痛敏感的人,刮痧只需要輕輕刮就好。在刮痧過程中,如果有人「暈刮」出現頭暈、胸悶、噁心想吐、冒冷汗、四肢發軟等,請立即停止刮痧,注意保暖休息並考慮就醫協助。
三、刮痧顏色越深越好?別再被迷思騙啦!
有些人覺得「出痧顏色就是要越深越好,這樣才有效」,於是刮痧時都使盡吃奶力氣,想在身上刮出被暴力虐待後似的痧痕,但小心這是迷思喔!
確實中醫治療時,會依靠刮痧顏色判斷病情,一般出痧顏色越深表示此處氣血不通,所以病情重且疼痛感強,但正確的刮痧只需要「出痧即可」,因為會不會出痧與個人體質大有關係,有些人怎麼刮就是不會有痧,也有人輕輕一刮就紫紅一片。
若堅持要刮出深紅紫色而導致刮痧力道不當,可能你刮出的就不是痧,而是微血管破裂或皮下組織受傷的紅腫了,成了「瘀青」,嚴重甚至會使皮膚感染或肌肉纖維化,如此更是得不償失!
四、自己刮痧怎麼操作?教學、注意事項都在這!
究竟如何刮痧才正確?刮痧怎麼刮才適當?接下來此段除了教你怎麼刮痧,也會告訴你自己操作刮痧的注意事項:
1.刮痧工具挑選: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進行刮痧教學之前,首先要挑對工具才能事半功倍。
- 刮痧板: 刮痧工具材質眾多,有牛角、砭石、陶瓷、玉石等質地堅硬的可以選擇,挑選時以接觸面光滑平整,不造成皮膚受傷為原則。
- 潤滑劑: 準備潤滑用品,幫助減少皮膚摩擦以免意外受傷,乳液、植物油、按摩油、刮痧油、嬰兒油都可以。
2.刮痧前消毒與刮痧板握法:
- 刮痧前消毒: 先用75%酒精消毒器具和清洗雙手,並且若情況允許,建議被刮痧者先洗澡,以免刮痧後需休息好一陣子才能沐浴。
- 刮痧板握法: 用大拇指、食指、中指夾住刮痧板,另外2指緊貼刮痧板邊角,將刮痧板與皮膚夾45角,利用腕力和臂力來刮痧。
3.刮痧操作:
- 選擇刮痧部位: 常刮部位有頭、頸、肩、背、腰及四肢等,單次建議最多選擇2~3個刮痧部位就好,以免體內陽氣洩漏過多,反而無法達到補益效果。
- 刮痧次序原則: 順序是由頭到手、由背到胸、由上肢到下肢,按照順序來刮痧。
- 全身刮痧順序:頭→頸→肩→背腰→上肢→胸腹→下肢。
- 肩頸刮痧順序:頭→頸→肩上→肩前→肩後→上肢。
- 背部刮痧順序:背腰部正中→脊柱兩側→雙下肢。
- 刮痧方向與時間: 原則是由上到下、由內到外,單方向刮拭,單一部位約20~30次,,力道無需太用力,有出現紅色斑塊的痧即可。
參考資料:《刮痧拔罐操作手冊》衛生福利部單位網站-中醫藥司
此外,也建議以上操作可搭配經絡、穴道來刮痧,例如頭頂百會穴、頸部風池穴、手腕神門穴或是貫穿頭部、頸部的督脈、膀胱經、膽經,以下刮痧位置圖提供你參考!
許多人會想問刮痧多久一次?
原則上,刮痧的頻率應該抓3~6天,基本上以痧痕退了才可進行第2次刮痧為佳。
IG爆紅臉部刮痧法,怎麼自己刮?
前陣子許多藝人在社群平台上曬出自己刮痧的照片,大遍紫紅的痧斑嚇壞不少人,但是卻又看國外傳來「IG刮痧瘦臉法」而感到心癢癢。
其實許多臉部美容刮痧或是保健刮痧,都是以不出痧為原則、力道較小、時間短,僅是為了使經絡通暢、促進新陳代謝,所以每天刮是沒問題的,不過由於臉部皮膚較薄,建議不要用刮痧板,用手按揉一樣可達到效果,如果真的要使用刮痧板,力道千萬、千萬、千萬要輕柔,不要把自己嬌嫩的臉當抹布粗魯對待喔!
參考資料:
- Braun M, Schwickert M, Nielsen A, Brunnhuber S, Dobos G, Musial F, Lüdtke R, Michalsen A.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ua sha”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neck pa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ain Med. 2011 Mar;12(3):362-9. doi: 10.1111/j.1526-4637.2011.01053.x. Epub 2011 Jan 28. PMID: 21276190.
- Nielsen A, Knoblauch NT, Dobos GJ, Michalsen A, Kaptchuk TJ. The effect of Gua Sha treatment on the microcirculation of surface tissue: a pilot study in healthy subjects. Explore (NY). 2007 Sep-Oct;3(5):456-66. doi: 10.1016/j.explore.2007.06.001. PMID: 17905355.
- Chen T, Liu N, Liu J, Zhang X, Huang Z, Zang Y, Chen J, Dong L, Zhang J, Ding Z. Gua Sha, a press-stroke treatment of the skin, boosts the immune response to intradermal vaccination. PeerJ. 2016 Sep 14;4:e2451. doi: 10.7717/peerj.2451. PMID: 27672506; PMCID: PMC5028785.
- 衛生福利部單位網站中醫藥司-《刮痧拔罐操作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