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血糖不穩也會影響情緒?醫師揭密糖尿病與憂鬱症的雙向關係
血糖不穩也會影響情緒?醫師揭密糖尿病與憂鬱症的雙向關係

血糖不穩也會影響情緒?醫師揭密糖尿病與憂鬱症的雙向關係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覺?即使沒有特別事件發生,卻總是提不起勁、睡不好、情緒低落?許多人以為這只是壓力造成的疲憊,卻忽略了血糖與情緒之間的密切關聯。事實上,憂鬱症與糖尿病常呈現「雙向共病」現象,彼此交互影響。

新竹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鄭佳益醫師指出,根據研究,糖尿病患者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倍,而長期憂鬱的人,未來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也會提高約60%。這不僅是情緒問題,也反映出身體代謝與壓力荷爾蒙長期失衡的結果。

血糖與情緒如何交互影響?關鍵在壓力與慢性發炎

當人長期處於壓力與情緒低潮中,體內會分泌過多皮質醇(Cortisol),這種壓力荷爾蒙會導致胰島素阻抗上升、血糖不易控制。另一方面,慢性憂鬱會造成低度發炎狀態,進一步影響腦部神經傳遞與代謝機制,讓血糖更容易失衡。

糖尿病與憂鬱症,往往就這樣在身體內形成一種看不見卻難以擺脫的惡性循環。

 

憂鬱症可能讓糖尿病控制更困難

鄭醫師提醒,憂鬱狀態會影響患者的生活管理能力,進而拖慢病情控制進度。以下為常見的惡性連鎖反應:

  • 無力準備健康飲食,容易暴飲暴食或食慾降低
  • 難以維持運動習慣
  • 忘記或拒絕服藥與監測血糖
  • 情緒低落導致不願就醫、不想面對病情

反過來,糖尿病的飲食限制、血糖波動與對併發症的擔憂,也會反過來加重心理壓力,形成「身心雙重困擾」。

 

出現這些症狀,建議儘早就醫評估

不是所有的情緒低落都代表憂鬱症,但若出現以下狀況,建議與醫師討論,尋求適當的心理與身體健康照顧:

  1. 常感疲憊、連原本喜歡的事物都失去興趣
  2. 睡眠不穩或明顯改變食慾(暴飲暴食或沒胃口)
  3. 經常責怪自己、對未來感到絕望
  4. 逃避回診、拒絕量血糖或照顧自己

 

飲食與生活型態,是改善身心的起點

除了藥物治療,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解決雙向共病的根本之道。鄭醫師建議從以下三個方向著手:

1. 改善飲食習慣

高纖蔬果、豆類、堅果、全穀為主的植物性飲食,有助於:

  • 穩定血糖與胰島素敏感度
  • 減少體內慢性發炎
  • 改善腸道菌相,提升情緒穩定性(腸道好、心情好)

2. 培養運動習慣

即便時間有限,每週進行 3 次、每次 30 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騎腳踏車,也能明顯:

  • 降低壓力荷爾蒙
  • 促進腦內啡分泌、改善情緒
  • 幫助血糖穩定

3. 調整作息與尋求協助

維持固定作息、改善睡眠品質,也能幫助神經系統恢復平衡。若情緒困擾持續,建議主動就診,與內科與身心科醫師雙向合作,才能有效改善身心健康。

 

小結:照顧血糖,也要照顧情緒

血糖不穩與憂鬱症,不只是身體與心理的分離問題,更是彼此牽動的健康指標。從日常生活做起,從飲食、運動與睡眠入手,就能逐步擺脫情緒與代謝的雙重困境。

若你是糖尿病患者,近期常感情緒低落,不妨先觀察自己的生活是否陷入惡性循環。記得,尋求協助不是脆弱,而是讓健康重新上軌道的第一步。

*整理自《周伯翰身心醫學診所》,作者為鄭佳益醫師。

 

其他閱讀過此篇的人,也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