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異位性皮膚炎有救了?使用新興生物製劑1個月就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有救了?使用新興生物製劑1個月就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有救了?使用新興生物製劑1個月就改善!

異位性皮膚炎會造成患者身心上的痛苦,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及併發症有哪些?如何緩解?撇開塗抹異位性皮膚炎藥膏的傳統療法,新興治療有什麼重大進展?讓皮膚科醫師說給你聽!

一、何謂「異位性濕疹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或稱異位性濕疹),英文Atopic Dermatitis,簡稱AD,屬於1種慢性發炎性皮膚病,其盛行率在台灣和許多國家均呈現上升的趨勢,台灣的盛行率介於4.7%到6.7%不等,且過去數十年來顯著增加中。

異位性皮膚炎和遺傳有關,且容易併發其他異位性疾病,例如:氣喘、過敏性鼻炎、花粉症、神經性皮炎(因慢性瘙癢而有搔抓習慣,導致皮膚變色、變厚和變硬,最後變成鱗狀皮膚)、皮膚感染(因表層有開放性的潰瘍和傷口裂縫,容易提升細菌、病毒感染風險)、刺激性手部皮炎(對工作或生活上需要接觸水或刺激性肥皂、清潔劑、消毒劑等影響較大)、過敏性接觸性皮炎等有很強的連結;另外,睡眠質量不佳也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容易遇到的問題。

 

(一) 異位性皮膚炎的常見症狀,如何判定嚴重與否?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臨床表現差異頗大,常見症狀有:皮膚乾燥、瘙癢、出現紅斑或棕灰色斑塊(特別常出現在手腳部、手腕、肘部、眼瞼、頸部、上胸部、腳踝和膝蓋彎曲處,以及嬰兒的臉部、頭皮等),以及碰傷會有液體滲出的腫塊、因搔抓而紅腫的皮膚傷口結痂等,有些人僅四肢屈側出現少許異位性皮膚炎濕疹病灶,有些患者則全身有超過90%的皮膚受到波及。

此外,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常造成患者失眠和自信心受創,在工作、課業或人際方面容易受到影響,也對社會和經濟產生重大衝擊,是因皮膚疾病造成負擔的首位。正因為異位性皮膚炎不僅影響皮膚健康,對患者的心理衝擊也相當大,因此在判別其嚴重程度時,也會將心理狀態列入評估:

  • 輕度
    雖然會出現皮膚乾燥情形,但偶爾才會發癢,皮膚表面不一定會有小塊紅腫區域,相對之下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睡眠及社會心理健康影響較小。
  • 中度
    皮膚乾燥已成常態,還會經常發癢、發紅,部分患者會有表皮脫落或局部皮膚增厚的情況,會對患者日常生活和社會心理健康造成中度影響,尤其因為發癢,會導致睡眠經常受到干擾。
  • 重度
    狀況嚴重的患者皮膚會有大面積的皮膚乾燥,並且長時間持續瘙癢、發紅,部分患者還也有表皮脫落或廣泛的皮膚增厚、出血、滲出、開裂和色素沉著改變等,基本上在日常生活和社會心理功能方面會嚴重受限,此外,夜間睡眠不足也成常態。

 

(二) 關於異位性皮膚炎 嬰兒是唯一患者?

由於小朋友最常在5歲之前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甚至有不少小患者在嬰兒時期就已經出現症狀),不僅會反覆發作,還可能持續到青春期或成年期的階段,所以過去民眾總認為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疾病,但實際上除了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外,也有可能在其他年齡發病。

急性、濕疹樣病灶較常見於兒童,雖然成人型也會出現許多此類變化,但相較於兒童,成人異位性皮膚炎除了急性濕疹樣變化以外,則以表皮增生、慢性病灶表現為主。根據研究統計,約4分之1的異位性皮膚炎病人在成年後才出現病灶,有些在兒童期及發作的病人會隨年紀增長而有所改善。

小提醒:部分民眾會將異位性皮膚炎錯置成「異位皮膚炎」或「異味性皮膚炎」,但其實此種皮膚炎跟「味道」並無關係,搜尋時可別搞錯囉!

 

(三) 如何減緩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機率或緩解痛苦?

  • 先找出引發症狀的外在原因,盡量減少觸碰,避免患處發作或惡化
    可能造成異位性皮膚炎的因素包含「汗水、壓力、肥胖、肥皂、清潔劑、灰塵和花粉」。
  • 留意食物過敏帶來的風險
    部分嬰幼兒可能會因食用雞蛋、牛奶、大豆和小麥成分的食品誘發症狀,父母可多多留意。
  • 保持肌膚滋潤
    善用乳液、凡士林等護膚產品,防止皮膚乾燥。
  • 注意洗澡時間與水溫
    洗澡時間盡量不要過長,控制在10到15分鐘剛好,並且不要洗過熱的水。
  • 選擇溫和不刺激的清潔產品
    使用溫和的肥皂(天然油脂成分較佳)、沐浴乳等。
  • 擦拭時注意力道,不要大力摩擦
    用乾淨、柔軟的毛巾輕輕拍乾皮膚即可。
  • 作息正常、排解壓力:
    飲食均衡、睡眠充足,人體抵抗力就會比較好
    ;另外,適度紓解壓力對控制病情也有幫助。

但如果使用上述方法症狀始終不見改善或愈發嚴重,記得不要隱忍或亂用民俗療法,直接到醫院找醫師診斷、治療才是根本之道。

 

二、異位性皮膚炎的「傳統」治療!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也隨著醫藥科技的演進不停更新,以下就帶各位從傳統療法開始,看看有哪些方式可以緩解異位性皮膚炎的不適。

 

(一) 外用

  • 外用潤膚劑
    增加皮膚障蔽功能的完整性,規律使用是異位性皮膚炎治療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 外用類固醇藥膏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第1線抗發炎療法,臨床上有多種不同種類、強度、劑型可供選擇,雖然不當的使用可能會有皮膚萎縮等副作用,但在醫師處方與監控的狀況下,使用此種異位性皮膚炎藥膏基本上是安全的。
  • 外用免疫抑制劑藥膏
    此款治療異位性皮膚炎藥膏同樣有抗發炎效果,但是較易有皮膚灼熱及搔癢感,優點是沒有造成皮膚萎縮的副作用。

 

(二) 口服藥物

  • 抗組織胺
    可以抑制異位性皮膚炎的搔癢,但對於中、重度患者改善效果有限
  • 皮質類固醇
    最常使用在急性期發作的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一般是急性期短時間的使用,不應做為長期常規治療使用。
  • 免疫抑制劑
    包含Methotrexate、Cyclosporine、Azathioprine。對部分病人效果十分良好,但是需小心副作用如影響噁心、嘔吐、肝腎功能,以及少見卻非常嚴重的骨髓抑制。

 

(三) 光照療法

研究證實紫外線對皮膚有免疫抑制、抗發炎、免疫調節和止癢的功能,臨床上最常使用窄波紫外線(NB-UVB)進行治療。

 

三、異位性皮膚炎的「新興」治療法!

  • 生物製劑(Dupilumab):
    生物製劑為抑制IL-4/IL-13訊息傳導的IL-4Rα單株抗體,用於治療中、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需採用皮下注射,通常治療4-6週就會產生反應,許多患者還表示2週內癢感就降低。此藥物的安全性高,雖然仍有少數結膜炎或臉部紅疹等副作用,但相較於傳統治療,在有效性與安全性上都較為領先。
  • 口服JAK抑制劑(Baricitinib):
    可有效阻斷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發炎反應,用於治療中、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可降低癢感與皮膚病灶的嚴重度,對使用傳統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有很好的效果;但仍需觀察帶狀泡疹或其他感染等副作用,因為口服JAK抑制劑副作用比傳統治療少,但卻比生物製劑多一些。
傳統與新興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法

 

四、奇美醫學中心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案例分享

33歲的陳小姐,長年受到異位性皮膚炎所苦,全身皮膚粗糙不堪、布滿大小搔癢顆粒及斑塊,不只工作無法專心,晚上更是為了搔癢而無法一夜好眠,常常一覺醒來就看見床單上沾滿搔抓後留下的血漬;雖然長期斷續地在外接受治療,但始終無法得到良好的控制;因為反覆的惡化,身上幾乎體無完膚,除了對類固醇產生恐懼,也對醫療充滿不信任感,進而輾轉至本院診治異位性皮膚炎皮膚科暨醫學美容中心主治醫師鄭百珊門診求診。

在鄭醫師詳細評估及解釋治療計畫後,屬於重度皮膚炎患者的陳小姐終於開始接受免疫抑制劑及窄波紫外線的治療,治療後病情雖得到緩解,但因仍處於中重度,於是開始使用生物製劑進行治療;使用生物製劑治療1個月後,陳小姐的皮膚得到改善,不只不需要再服用免疫抑制劑,更讓自己重拾自信,不再因為皮膚問題影響她的社交及生活,也讓她重拾對醫療的信心!

 

另1則案例則是8歲的小美(化名),當初是在家人的攙扶下,一邊不停啜泣,同時蜷曲著身體、一跛一跛緩慢地移動進鄭百珊醫師的門診,小美的從頭到腳的皮膚都是搔抓紅疹,無一處倖免,四肢關節處更是破皮流湯,因為關節處的劇痛讓小小年紀的她不得不蜷曲著身體,像個老人家似的緩慢移動,模樣讓人心疼。

經過鄭百珊醫師1個月急性期的疾病控制(短時間的使用類固醇及接續免疫抑制劑)後,父母決定讓她接受生物製劑的治療,在使用生物製劑1個月後,小美回診時臉上終於出現了久違的笑容,因為她的皮膚得到改善,搔癢感也降低,雖然仍得持續接受治療,但她非常開心能漸漸恢復正常生活,我們醫療團隊也對此感到非常欣慰。

異位性皮膚炎案例照片

 

鄭百珊醫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不只大大影響生理狀況,更會影響患者心理,傳統治療的極限終於在這幾年陸續被一些新興的生物製劑及標靶藥物所打破,造福許多深受中、重度異位型皮膚炎所苦的患者,目前仍有許多新興藥物進入最後臨床試驗階段,相信在未來的幾年會有更多的藥物選擇,期盼未來能「異」舉得勝,戰勝異位性皮膚炎!

 

參考資料:

  • UpToDate─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eczema)
  • Mayoclinic─Atopic dermatitis (eczema)

 

探索更多來自 健康010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