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大腸癌篩檢不怕痛!大叔破心魔照腸鏡、剷瘜肉撿1命!
大腸癌篩檢不怕痛!大叔破心魔照腸鏡、剷瘜肉撿1命!

大腸癌篩檢不怕痛!大叔破心魔照腸鏡、剷瘜肉撿1命!

大腸癌堪稱國人健康殺手,為了讓大腸癌預防治療更有效,政府及醫界大力鼓吹大腸癌篩檢,但有沒有不痛的大腸癌檢查?做腸鏡前飲食有哪些注意事項?更多大腸癌前兆與案例,本篇通通分享給您。

一、杜絕大腸癌:及早發現大腸癌初期症狀很重要!

根據衛生福利部107年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大腸癌仍高居10大癌症發生率的榜首,且大腸癌年齡層逐漸年輕化,但好消息是大腸癌發生率有下降趨勢,代表國家大腸癌防治策略開始出現效果。

而防治內容最重要的就是提供50至75歲民眾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假若檢查呈現陽性反應的時候,則需接受進一步的大腸鏡檢查,希望早期發現癌前病變,阻斷癌症發生,抑或早期發現大腸癌症狀能盡早治療。

其他做大腸鏡的時機,包括:若是有大腸癌前兆,如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裡急後重、慢性便秘、慢性腹痛、貧血、體重減輕等,也許都是大腸癌早期症狀;另外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民眾,經醫師評估後也可能會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

 

二、大腸癌篩檢方式沒你想的這麼痛!

很多人在聽到大腸鏡的時候都會害怕,原因就是「怕痛」!

現今大腸鏡隨著技術突破和儀器的進展,不再是人人聞之色變的大腸癌檢查方式。即便在清醒、不麻醉的情況下,利用單人操作法中的「軸保持短縮法」、「灌水式大腸鏡(Water Exchange Colonoscopy)」、「不形成套環式的大腸鏡前進法(Non-loop Method)」等技術,都可以減少檢查過程中的不適。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宿鴻說明,以上技術最核心的概念都是希望減少腸子的拉扯以減輕疼痛,也減輕空氣灌入所造成的疼痛和不適。畢竟檢查之前要先降低病人的恐懼,才能提高檢查的意願,進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的目的。

但倘若民眾對檢查真的還是不放心或有心理壓力的話,「無痛大腸鏡」也是另外一種很好的選擇,根據奇美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109年統計資料顯示,該年度有2,355位民眾願意做自費的無痛大腸鏡檢查;但這項檢查先需經由麻醉專科醫師評估麻醉風險,因為有過度肥胖、嚴重氣喘、孕婦、睡眠中止症或是心肌梗塞病史等患者都不宜做無痛大腸鏡。

無痛大腸鏡指的是在檢查開始前,從血管注射止痛鎮靜藥物,使病人能緩解緊張情緒,陷入睡眠狀態後再開始檢查。除了麻醉前需經麻醉專科醫師評估麻醉風險之外,麻醉前的準備和檢查完的甦醒都需要較多時間。

(一) 檢查大腸癌 飲食習慣要注意!

另外一方面,不管是一般大腸鏡或是無痛大腸鏡,病人端需配合的就是檢查前的腸道準備,因此檢查前的衛教絕對得聽清楚、問明白,並依照指示執行,包括:檢查前的飲食內容、哪些東西可以吃、哪些東西不能吃、喝瀉藥的時間點及次數、喝水量等。

臨床上常遇到清腸清不乾淨的狀況,比如前一天仍在吃水果跟蔬菜的、瀉劑沒有分次就一次全部喝下去的、水份補充不足的,在這種情況下做大腸鏡,除了無法徹底檢查外,也會延長檢查的時間,增加過程的不適感,可謂得不償失。

因此良好的清腸,加上灌水系統將少許糞便殘渣洗淨,再搭配高解析度內視鏡主機和窄頻影像系統(Narrow band imaging,簡稱NBI)就可完整檢查腸道,細小的腺瘤都有辦法早期診斷治療。

且大腸鏡的目的也不單單是為了大腸癌預防檢查,更重要的一部分是在治療

絕大多數的癌症都是從小小的腺瘤(也就是俗稱的瘜肉)開始長起,因此檢查時若可以將這些瘜肉診斷出來並完整切除掉,日後得到大腸癌的機率必然會下降;除了針對腺瘤,早期的大腸癌包括大腸原位癌及第T1a期都能夠有辦法用內視鏡將其切除掉,術後恢復快也不會有傷口。

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宿鴻表示,過去這1年多因為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降低許多民眾就醫篩檢和檢查的意願,但仍須提醒民眾,大腸瘜肉(註:常見的「大腸息肉」是錯誤用法)和癌前病變的變化是不會停止的,待疫情控制穩定後,仍須快接受篩檢和檢查。

 

三、不知道有沒有罹患大腸癌怎麼辦?實際案例帶你看大腸鏡檢查的效果!

1名45歲的張先生,本身有大腸癌的家族病史,加上平常也喜歡吃油炸燒烤類的食物,在公司提供的健康檢查中,其中1項糞便潛血檢查顯示陽性,因此擔心地來到奇美醫學中心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王宿鴻門診求診,經王醫師評估後,表示張先生需要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但張先生耳聞長輩或朋友說大腸鏡過程會相當疼痛,因此王醫師一提到大腸鏡,馬上就要求要做無痛式的,但因張先生本身有慢性氣喘,平常就需要用到支氣管擴張劑,因此採用無痛式的靜脈麻醉亦有一定風險。

正在猶疑不定時,王醫師向他解釋「即便在沒有麻醉的狀況下,也可以利用一些穩定輕柔加上灌水等內視鏡技巧來減輕施作過程中的不適」,於是最後張先生決定接受一般大腸鏡檢查。

在大腸鏡檢查過程中平穩順利,也意外發現在升結腸有1顆1.8公分的大瘜肉,經王醫師仔細評估瘜肉外觀和粘膜紋路後,選擇使用經內視鏡水下粘膜切除術將瘜肉移除,病理組織顯示為絨毛狀腺瘤。張先生也慶幸自己提早檢查及接受治療,避免了日後的癌化風險。

探索更多來自 健康010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