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保健食品藏肝毒風險?看檢驗、不過量才能安全顧健康
保健食品恐藏肝毒風險?5大高風險成分與安全補充原則一次看懂

保健食品藏肝毒風險?看檢驗、不過量才能安全顧健康

近期媒體報導知名主持人沈玉琳疑因急性肝炎住院,外傳沈玉琳為B型肝炎帶原者,並有長期補充保健食品的習慣,也讓「保健品是否傷肝」成為熱門討論話題。美國醫學期刊也有刊載,常被使用於健康食品的植物成分也可能存有對於肝臟潛在的威脅。不過保健食品真的會傷肝嗎?有哪些成分屬於高風險?B型肝炎的人又是否能吃保健品呢?透過本篇文章完整解析。

B型肝炎與肝功能關係

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約有13,000人因慢性肝病、肝硬化或肝癌過世,其中有7成的肝癌患者是B型肝炎帶原者,可見B肝與肝臟健康息息相關。

雖然不少B肝帶原者的肝功能看起來是正常的,但因為體內仍帶有病毒,長期下來還是有可能讓肝臟處於發炎狀態,增加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

對於B肝帶原者來說,平時就該定期做肝功能檢查。如果有在吃藥或想補充保健食品,也建議先諮詢醫師,選擇適合自己、不會加重肝臟負擔的產品,才是最安心的做法。

 

吃保健食品會傷肝?安全關鍵在「檢驗與劑量」

常聽到「吃保健食品會傷肝」,但其實保健品本身並不等於有害,真正的關鍵在於:選得是否合適、吃得是否安全。尤其是本身有肝功能異常、慢性病或正在服藥的人,更應該注意產品來源、標示與劑量

許多保健食品常見的成分本身都具備一定營養價值,但若來源不明、標示不清、或長期高劑量攝取,都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以下列舉常見成分,並不是要大家避之唯恐不及,而是提醒:注意攝取總量、產品是否經過檢驗把關,才是使用保健品最重要的安全守則。

  • 兒茶素:為茶葉中的天然成分,但在高劑量情況下可能造成不適。建議選擇有明確含量標示、每日不超過300毫克,並留意是否與其他產品重複攝取。

  • 黑升麻:常見於更年期保健,選擇通過檢驗、來源清楚的產品,並遵循建議劑量。

  • 阿育吠陀草本(如南非醉茄、印度人蔘):應用於情緒與壓力調節領域廣泛,安全性需視來源與使用方式而定。

  • 紅麴:具降膽固醇作用,但若製程控管不良,可能殘留橘黴毒素。建議選擇有橘黴毒素檢驗報告、來自信譽良好品牌的產品,並依建議攝取。

  • 藤黃果:在體重管理產品中常見,應避免食用過量影響肝功能。應依建議劑量補充,避免與其他產品重複使用

保健食品的安全性不在於「吃了什麼」,而在於「吃得對不對」。選擇有檢驗、有標示、有品牌保障的產品,並留意劑量是否累積過量,才能真正吃得安心、補得放心。

 

怎麼知道保健品有通過檢驗?

挑選保健食品時,除了看清楚成分與劑量,也可以留意產品是否有以下這些第三方檢驗或品質認證標章,幫助你安心選擇。

一、品質獎項類:外觀上常見、象徵品牌品質與國際口碑

  • AA Clean Label純淨標章
    由亞太AA國際驗證機構頒布,代表產品中不添加不必要的人工添加物,配方簡單純淨、透明清楚,特別受到重視成分來源的消費者青睞。

  • Monde Selection 世界品質評鑑大賞
    創立於比利時的國際品質評鑑獎,針對食品、保健品、飲品等進行口感、設計、標示完整性與整體品質評分,獲獎表示產品有一定國際水準與市售口碑,但並非藥效或功能性認證。

 

二、第三方檢驗與製程認證:保障成分與生產流程安全

  • 第三方檢驗報告(如SGS等)
    用於檢測重金屬、微生物、西藥成分、農藥殘留等。可信賴的保健品牌通常會主動送檢並公開檢驗報告,是消費者確認安全與標示真實的重要依據。

  • GMP優良製造規範
    保健食品製造廠若取得GMP,代表其生產流程、原料控管、環境衛生都達一定水準,是產品品質穩定的重要保障。

  • HACCP與ISO食品安全認證
    適用於食品及保健品的製造安全與風險控管系統,具備這些認證的工廠能更有效降低污染與製程風險。

 

三、功能與功效相關標章(僅限特定產品)

  • SNQ國家品質標章(台灣)
    通過安全性、功效性、製程與標示等多項專業審查,具備一定臨床佐證與國內認可度

  • 小綠人健康食品標章(衛福部核可)
    須通過動物實驗或人體試驗證實其標示功效,並由衛福部核准才能使用,是台灣唯一具官方功效認證的標章。

 

B肝帶原者可以吃保健品嗎?掌握3大原則更安心

其實,B型肝炎帶原者並不是不能吃保健品,關鍵在於選擇適合自己的成分與補充方式,並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只要掌握以下三大原則,就能讓保健更安全、更有效:

 

原則一:吃之前,先了解自己的肝功能

雖然多數B肝帶原者的肝臟代謝功能仍屬正常,但一旦受損,恢復時間會比一般人來得久。因此在開始補充保健品之前,建議先透過肝功能檢查(如GOT、GPT、肝酵素等指數)了解自身狀況。有需要時,也可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特別是肝功能指數已有異常的情況,更需謹慎評估後再補充。

 

原則二:選對產品,挑選有合格認證的品牌

選擇保健品時,除了確認是否有清楚標示成分與劑量,也建議優先選擇具有第三方安全檢驗、健康食品認證或國際原料專利的品牌產品。避免來路不明、無檢驗資料的商品,才能真正吃得安心。

此外,像兒茶素、黑升麻、阿育吠陀草本、紅麴、藤黃果等成分,若使用劑量不當,部分研究指出可能會影響肝臟健康,建議肝功能較敏感族群使用前要特別注意。

 

原則三:補充基礎營養,穩定比「有感」更重要

很多人習慣挑選「快速見效」的產品,但其實對於肝功能來說,穩定補充、避免負擔才是更長久的做法。建議可優先選擇幫助日常代謝的基礎營養素,如:

  • 維生素B群、維生素C:參與能量代謝與抗氧化
  • 高品質蛋白質:修復細胞組織
  • 膳食纖維、牛磺酸、朝鮮薊等植物成分:輔助消化代謝與肝臟功能支持

 

日常護肝5個習慣

保肝不是靠「猛補」,而是靠「慢養」,尤其保健品只是輔助工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關鍵,必要時則應諮詢專醫師的建議。

  1. 控制酒精攝取
  2. 飲食清淡
  3. 避免過多加工食品
  4. 充足睡眠與規律作息
  5. 養成運動習慣
  6. 避免濫用成藥,如止痛藥(例如acetaminophen)

 

常見問題:吃保健食品會傷肝嗎?

Q1. 不知道自己是否有B肝,可以直接吃護肝產品嗎?

建議不要貿然補充。想要照顧肝臟健康,第一步是先了解自己的肝臟狀況。建議透過抽血檢驗B肝相關指標與肝功能(如GOT、GPT),再依照檢查結果諮詢醫師或營養師,選擇適合的營養補充方式,才能避免對身體造成額外負擔。

Q2. 我吃紅麴降膽固醇,有什麼要注意的?

若已有服用降膽固醇藥物(例如statin類藥品),不建議同時食用紅麴產品,可能會提高肌肉病變或橫紋肌溶解的風險。此外,也要注意劑量控制。根據台灣「紅麴健康食品規格標準」,紅麴每日攝取量應達4.8毫克以上,一日最高建議不超過15毫克。

Q3. 吃很多保健品會導致肝指數飆高嗎?

肝指數異常可能來自多種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保健品成分使用不當或過量。若產品含有肝毒性潛在風險的成分(如紅麴、濃縮兒茶素、藤黃果等),又未依建議劑量攝取,確實可能對肝臟造成負擔。建議有疑慮者先檢查肝功能,再諮詢專業建議。

Q4. 每天喝綠茶也會造成肝負擔嗎?

日常飲用綠茶本身是安全的,甚至具有抗氧化、促進代謝等好處。但需留意的是,部分保健食品或減重產品中添加的高濃度綠茶萃取物,若攝取過量、劑量過高,對肝臟代謝功能較敏感的人可能會產生不適。

 

其他閱讀過此篇的人,也對這些文章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