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腸套疊拖延恐怕腸道壞死!腹痛、嘔吐、血便快送急診!
腸套疊拖延恐怕腸道壞死!腹痛、嘔吐、血便快送急診!

腸套疊拖延恐怕腸道壞死!腹痛、嘔吐、血便快送急診!

腸套疊是兒科常見急症,常讓嬰兒一下哭鬧不止,一下又好像天下太平,許多父母因此輕忽而耽誤治療,事實上兒童腸套疊嚴重會致命,可不能掉以輕心!馬上了解幼童腸套疊症狀、腸套疊後遺症,以及大人腸套疊症狀的差異。

一、腸套疊症狀:幼童哭鬧、雙腳縮捲至肚子別輕忽!

嬰幼兒經常因為不善言語,而只能用哭鬧來表達情緒與需求,而除了肚子餓、想大小便會大哭,最常見的哭鬧原因還有身體不舒服,但正因寶貝尚無法開口表達不舒服的地方在哪裡,所以更要仰賴父母細心觀察喔!

那麼究竟孩子怎麼會有「腸套疊」這種狀況?今天就讓醫師來為你娓娓道來,究竟腸套疊是怎麼回事。

 

(一)腸套疊是什麼?

腸套疊 (腸套疊英文:Intussusception) 為小兒科常見急性腸胃疾病,病因是因為近端腸子套入遠端腸子,使腸道像直筒望遠鏡一般套疊在一起,而引起的腸道阻塞。

腸套疊可發生在任意一段腸道中,例如大腸套大腸、大腸套小腸、小腸套小腸,甚至是小腸套小腸再套入大腸的連環套,都有可能發生。

其中腸套疊最常發生在大腸與小腸交界帶,臨床上有75~80%機率腸套疊都是迴腸-結腸型,俗稱「大腸包小腸」的狀態,另外盲腸-結腸型或小腸-小腸型等其他腸套疊則比較少見。

 

腸套疊一般好發於3個月到6歲大的幼兒身上,兒童腸套疊好發於男童身上,男女發生比率約是4:1,其中有80%機率發生在1歲以前,尤其以5~10個月大的新生兒腸套疊最為常見。

註:腸套疊有人可能也會誤輸入成「腸疊套」,爸爸媽媽們別記反囉!

腸套疊示意圖

究竟是什麼引起腸套疊發生,目前研究尚不明確原因,但由於腸套疊臨床上觀察好發於春、秋兩季,正好是感冒與某些腸病毒好發的季節,因此有假設認為腸套疊可能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腸蠕動異常,才使一端腸子套入另一端;另外則是臨床觀察到,發現若腸道結構異常,也可能會導致腸套疊發生,例如梅克爾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腸道息肉、淋巴癌等等。

 

(二)嬰兒腸套疊症狀:腹痛、嘔吐、解血便

小兒腸套疊發生時,由於腸子異常的套疊在一起形成腸阻塞,使靜脈、淋巴回流受阻,甚至導致淋巴液滲出引起水腫,對腸壁組織造成壓力,易使血液供應不流暢,因此可能出現含血、黏液的糞便,若拖延得更久,將可能導致腸道缺氧壞死,必須手術切除。

因此父母是否能於病徵發生的初期,就馬上警覺到孩子異常、及時送醫,將是治療的關鍵。

 

腸套疊所引起的症狀最常見的有3種:腹痛、嘔吐、解血便

1.腹痛:15~20分鐘發生間歇性的腹痛、雙腿捲曲到肚子、臉色蒼白流汗。

嬰兒腸套疊症狀早期最容易發現的就是「間歇性的腹痛」,表現在嬰兒身上可能是每15~20分鐘會哭鬧一次 ,並且容易將雙腿捲曲至肚子、臉色蒼白流汗 ,但過了疼痛期後,又會恢復平靜,表現得好像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看起來僅僅是倦怠而有些嗜睡。

2.嘔吐:初期吐奶、吐食物,後期吐黃色綠膽汁,甚至糞便。

寶寶腸套疊症狀還有一點很容易觀察的就是嘔吐,一開始可能是吐奶、吐食物等等,或是單純清澈的嘔吐物,但隨著時間一長,腸套疊越來越嚴重,就可能開始有黃綠色的膽汁,甚至是糞便。

3.解血便:早期便秘,後期糞便帶血、帶黏液,呈現「草莓果醬狀」。

當腸套疊病情耽誤太久而惡化,一開始可能會觀察到腸套疊便祕,但後來將開始出現糞便帶血、帶黏液,而使糞便呈現像「草莓果醬」的狀態,此時腸道狀況已不甚樂觀,建議父母一定要盡快帶孩子就醫。

 

上述3種為腸套疊的典型症狀,但疾病千變萬化,我們無法保證患者的症狀會與上述100%相同,也曾有案例是腸套疊發燒、心跳變弱、呼吸變淺等症狀合併出現,甚至嚴重還會休克,因此若有疑似症狀,請及時就醫。

腸套疊3個常見症狀

 

(三)腸套疊的診斷與治療方式

腸套疊診斷方式:腸套疊的診斷最常見的有觸診、腹部超音波檢查及鋇劑下消化道攝影等。

一開始醫生為患者檢查時,可能會在右上腹部(肝臟下緣)或右下腹部,摸到像香腸狀的塊狀物,或是做肛門指診時,手套上可能會有血便。

通常若懷疑有腸套疊,便會進一步以超音波檢查,腸套疊的特徵是會在影像上發現「同心圓箭靶狀」或「甜甜圈狀」的圖形,若以鋇劑下消化道攝影來檢查,則會發現顯影劑無法通過升結腸,從而找出腸套疊的部位。

腸套疊的治療通常分為內科治療、外科治療2種,會依據患者狀態來判斷,若患者生命徵象良好、無休克、無腹膜炎症狀,便會以內科治療的灌腸治療為主,若狀況不佳,才會選擇開刀。

 

  • 內科灌腸治療:

通常適用於發病時間較短(約48小時內)的患者 ,透過鋇劑或食鹽水灌腸,讓腸道恢復正常,此種情況下70%以上的病例可順利灌通 。但若患者發病已超過48小時,灌腸復位的成功率會下降到50%,因此當灌腸治療失敗,將會視情況改以外科手術治療。

  • 外科手術治療:

若患者發病超過48小時、有腹膜炎症狀、生命徵象不穩定、灌腸失敗或多次復發 ,醫師會改以手術來治療腸套疊,通常會先用手推回腸道,若不成功才會考慮局部切除 。 腸套疊手術時間不一定,會依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而有所變化,建議這方面若有疑慮,可與主治醫師討論。

目前腸套疊治療成功後,灌腸法的復發率約10%,而腸套疊開刀復位的復發率約2~5% ,且開刀腸套疊後遺症較少,復原時間很快,若早期就醫通常治療24小時內即可復原。 若真的不幸復發,孩童容易在回家後36小時內繼續出現間歇性哭鬧,此時要趕快帶孩童回醫院檢查。

 

此外,許多父母求好心切很想知道預防腸套疊護理方法,到底我們該怎麼做才能不讓寶貝再次受苦?或是正處於疫情之下不敢去醫院,該怎麼辦?

我們很遺憾要跟各位爸媽說明,目前腸套疊沒有預防方法,唯有早期警覺、盡快就診、早早治療 ,若是礙於疫情之下對於到大醫院急診有疑慮,父母們也可以嘗試先到附近的家醫科、兒科診所就診或先電話諮詢,並做好防疫措施盡快將寶寶送醫,因為腸套疊屬於幼兒急症,不盡快就醫的話,不只寶貝痛得受不了,病情也容易惡化,所以再次強調幼兒腸套疊一定要盡快就醫,千萬不能拖延!

 

二、成人也會腸套疊?大人腸套疊症狀跟小孩有何不同?

罹患腸套疊老人的案例有不少新聞報導,但其實腸套疊發生於大人身上比起幼童非常少,約佔所有腸套疊病例的5%,且大人腸套疊的發生90%以上都是有誘導病灶(Leading Point)引起 ,例如大腸癌、闌尾癌或大腸發炎等等,不過成人腸套疊的病灶多為良性,建議以開刀治療為主,現代醫學發達,這樣的手術如今可用腹腔鏡微創手術進行,傷口比傳統開腹式更小,術後恢復也更快。

有不少人罹患腸套疊飲食變得一吃就嘔吐,或是腹痛到吃不下,其實成人腸套疊症狀與嬰幼童相去不遠,同樣多表現為腹痛、嘔吐、消化道出血、便秘與腹瀉 等,但由於成人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疾病症狀,通常醫師能夠很快地從臨床觀察搭配病史資料,來診斷出可能的原因,因此成人腸套疊有很高的機率能夠很快就被發現,得到適合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