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身體濕氣重症狀讓人懶又睏!醫教6招飲食保健輕鬆去濕
身體濕氣重症狀讓人懶又睏!醫教6招飲食保健輕鬆去濕

身體濕氣重症狀讓人懶又睏!醫教6招飲食保健輕鬆去濕

身體濕氣重讓整個人昏沉又煩悶,一點清爽感都沒有,想擺脫身體水災,體內濕氣如何改善?喝去濕茶真的有效?這篇從中醫角度帶你看內濕、外濕的差別,提供幾種去濕氣食物、水果,教你幾個簡單幫身體除濕的妙招!

一、身體濕氣重病痛一堆?這些症狀你中了嗎?

台灣屬於海島型氣候,每當進入初夏,氣溫逐漸升高、環境濕度也跟著變化劇烈時,會發現全身從頭到腳有許多莫名其妙的病痛通通都跑出來了!大部分的民眾雖然都會注意到寒熱對身體的影響,對體內濕氣的改變卻相對沒那麼敏銳,但你知道嗎?體內濕氣重常常是造成身體不適的元兇喔!

 

(一) 中醫:身體濕氣太重分內、外兩種!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身體太濕會形成「濕邪」,而濕邪又有「內濕」與「外濕」之別。

★外濕

外濕是風、寒、暑、濕、燥、火這6種外在邪氣之一,每當進入夏天的階段都是最好發的時期,尤其是台灣的梅雨季,常常1個月就下了其他國家1年份的雨量;除了季節因素外,如果長期居住在潮濕、陰雨的環境,譬如山區或海港附近,或是房間在地下室,也可能有身體濕氣重的問題。

除此之外,若因職業、運動習慣的因素,必須長時間浸泡在水池中,甚至是在沒有適當的熱身狀態下冒然跳入水池中,即使短暫也可能受到濕邪的侵犯。

★內濕

內濕則多半是因為個人的飲食不節制,或者因為攝取過多的酒精、冰飲、生冷的食物,導致脾臟腑的損傷,也就是消化、代謝功能不良,使得水分停聚在不適當的位置,進一步產生各種症狀。

雖然身體內濕、外濕來源不同,但兩者有可能會互相影響,外濕可能會從肌膚表層往內侵犯臟腑、困遏脾胃,而原本就是內濕體質的人則更容易受到外濕侵襲,古籍描述的「中濕者,亦必先有內濕而後感外濕」就是這個意思。

(二) 身體濕氣太重症狀一籮筐

濕屬陰邪,在中醫理論常描述「濕性纏綿」,體內濕氣容易瀰漫全身上下內外,傷害身體各處的陽氣,不僅發病過程緩慢、不易察覺,又很難根治,因此有所謂的「千寒易除,一濕難去」說法。

如果濕邪損傷脾胃系統,常見的身體濕氣重症狀包含:

  • 胸悶腹脹
  • 噁心食慾差
  • 大便常會黏膩不淨
  • 即使口乾也不想喝水,或是喝水後覺得肚子不舒服
  • 婦女的白帶變混濁、味道也會偏重

 

此外,許多代謝疾病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等也與濕邪相關

若是濕邪侵犯頭身,則可能會有下列症狀:

  • 經常感到頭部或身軀困重,肩頸痠痛
  • 平常疲倦嗜睡
  • 面目浮腫暗沉
  • 不容易流汗或汗味很重
  • 有皮膚病灶,進而影響人際關係

濕邪還有可能存在肢體經絡之中,產生關節腫脹疼痛、無力、活動困難等症狀。

沒想到體內累積的濕氣會對身體造成這麼大的影響,真的不能隨意輕忽,快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上述症狀吧!

身體濕氣重有哪些症狀?

 

二、身體濕氣太重怎麼辦?體內濕氣如何改善?

假設空間太過潮濕,我們通常會透過除濕機、冷氣機來去除濕氣,那萬一是體內濕氣重怎麼辦?有什麼方法能讓身體除濕嗎?別急,以下教你幾個幫身體排濕的方法。

 

(一) 中醫祛濕這樣做!原理很簡單!

中醫幫身體去濕氣的原理講究「調理脾胃」,藉此恢復體內消化、代謝的功能,使停滯的水氣能被推動,進而排出體外。

就像水庫滿載要開閘洩洪一樣,體內的水氣過多也需要尋找出口,舉例來說:

  • 可在常見的「四君子湯(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的基礎上再搭配半夏、陳皮、厚朴、薏仁等去濕氣中藥,可有效地補養脾胃。
  • 當無形的水氣瀰漫在體內時,就可以使用屬於芳香化濕類別的中藥,往往也有提神醒腦的功能,而夏季流行的防蚊香包多是這類中藥的組合。
  • 此外,通常還會使用排汗或利尿的藥物幫濕邪尋找出路,像是麻黃、車前子或六一散,這些都可以用來引水外出。

那如果症狀不嚴重或不想吃藥,平時可以多做哪些生活保健呢?

 

(二) 去濕保健看過來:在家可以這樣做!

1.排汗:不要關在冷氣房裡久站、久坐、久躺,平常靠自己多運動、幫助流汗,除了增加血液循環也有助於除濕,又不用花錢吃藥!

2.按摩:除了按摩水腫處之外,也可以透過按壓這些穴道來排除體內濕氣:

  • 頭部:百會穴、大椎穴
  • 身體:關元穴、水分穴
  • 手部:曲池穴
  • 腿部:陰陵泉穴、委中穴、湧泉穴、足三里穴、承山穴、三陰交穴、豐隆穴
身體濕氣重可以按摩這些穴位

3.保持良好作息與飲食習慣:不熬夜、早睡早起、睡前不要過度飲水、營養均衡等,都可以避免濕氣累積體內。

以上幾個方法提供給大家參考,希望大家別再焦慮身體濕氣重怎麼辦啦!至於飲食方面還有什麼特別注意事項,下兩段將會特別說明。

 

三、身體濕氣重喝什麼?去濕茶(祛濕茶、驅濕茶)有用嗎?

去濕茶是很常被推薦的祛濕飲品,不僅網路上有很多自煮、自泡的教學,市面上也販售不少相關產品,但作法及中藥材料組合百百種,不少民眾以為只要標榜祛濕就一定對身體有幫助,然而這並不是正確的觀念,甚至有可能讓你越喝越不適。

去除濕邪,個人的體質也必須考量在內!濕氣重又可分「寒濕」與「濕熱」兩種,寒濕者需要透過性質較溫的食物排濕氣;濕熱者則避免食用溫熱食物,避免沒排濕反而更加上火。

因此建議先找中醫師確認自己屬於哪一種性質,聽從建議再尋找相對應的去濕茶飲用,或直接讓中醫師依照自身的狀況調配祛濕藥方會更有效。

(一) 去除濕氣喝什麼最有效?

答案是溫開水

注意!部分民眾喜歡在夏天喝冰水消暑,覺得同樣都是水,冷熱有差別嗎?但其實冰水進入人體會降低體內的循環功能,反而會讓水分停滯在體內無法排出,雖然冰鎮了口腔,卻讓身體越喝越濕!

如果夏天想來點「有味道的消暑飲品」,薏仁漿、綠豆湯、綠豆薏仁、黑豆茶、紅豆水、冬瓜茶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至於體內濕氣重該吃什麼?讓我們繼續帶你往下看!

 

四、濕氣太重吃什麼?去濕氣食物大公開!

診間也不少患者會詢問「濕氣重吃什麼改善?或濕氣導致身體太重要吃什麼緩和?」希望透過日常飲食攆走昏昏欲睡的感覺,針對體內濕氣重要吃什麼排濕氣食物,以下統整這些蔬菜水果給大家參考:

  • 去濕食物:苦瓜、冬瓜、黃瓜、絲瓜、芹菜、菠菜、茄子、蓮子、赤小豆、白扁豆、蘆筍、山藥、薏米、玉米鬚
  • 去濕水果:西瓜、甜瓜、木瓜、蘋果、無花果、火龍果、橙橘、鮮棗、柿子、楊桃、草莓

去濕的蔬菜水果多半比較適合濕熱體質的人,如果體質偏寒反而要少吃,不然可能適得其反。身體濕氣重雖不是立即性的重大危害,卻會緩慢地消磨整個人的精氣神,長期則會怪病叢生,希望本文能幫助大家成功除濕,讓自己在炎夏時刻也能充滿活力與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