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DHD过动症3大特征!过动原因是什么?怎么克服?

ADHD过动症3大特征!过动原因是什么?怎么克服?

ADHD中文俗称过动儿,过去认为小孩只是调皮捣蛋,但这却是大脑生病的征兆,今天就让心理师来介绍ADHD是什么? ADHD特征、ADHD诊断及ADHD治疗方式有哪些?让我们一起度过ADHD的挑战!

一、ADHD中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一)ADHD是什么?

ADHD 意思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是一种脑部发展异常造成的神经生理疾病,俗称过动儿。此种疾病通常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并常常表现为「不专心、过动及爱搞破坏」,所以罹患ADHD人际关系、学业/工作表现很可能会受到症状影响而表现不佳,因此大部分患者比较容易于学龄期间被观察出ADHD的倾向,从而确诊、接受治疗。

 

(二)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的脑部与正常人有什么不同?

人類大腦分區示意圖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是脑部发育异常造成的疾病,早期认为是多巴胺分泌比常人少而导致人体的运动、注意力和记忆功能无法有效工作,后来随着近年脑部检查仪器的进步,近年研究发现,实际上ADHD病人的大脑发展成熟时间是真的会比正常人晚。

与同样年纪的正常孩子比较,过动儿的脑部区块相对较小,在发育迟缓的区块中,尤其是前额叶皮质部位(是负责抑制讯息的中枢)差异特别明显,所以体现在孩子的行为上,就会比较难以抑制脑部过度的冲动讯号,连带影响专注力、计画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二、ADHD症状介绍

ADHD向来是心理师们与小儿科医师接受咨询的常见原因,许多民众会问我「婴幼儿过动症状有哪些?过动儿婴儿时期的表现有预兆吗?」针对这些疑问,以下我将介绍过动儿特征与症状。

ADHD在幼年期间常展现的特征是学龄前幼儿会出现明显活动量增加,伴随额外冲动性特征,如发怒、侵略和好辩行为,及意外受伤风险增加,而有这样ADHD特征的幼儿也有许多会出现入睡或睡眠困扰。

 

(一) ADHD特征主要问题表现有3大特征:

1.注意力不易集中(与相同心智年龄者比较,注意力更短,无法专注在事情上)

2.高活动量、躁动(成人ADHD症状常表现为坐不住)

3.行为冲动(不思考后果就行动)

ADHD過動症3大特徵

 

但上述这些过动儿症状,可能你我生活之中也偶尔会出现,难道人人都有ADHD吗?

当然不是! ADHD的判断是很复杂且专业的,除了符合上述特征之外,还需要根据《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5)的标准,考量患者是否符合下列ADHD症状才能够确诊:

  • 12岁前发病(学龄期过动儿症状会比较明显,但并非表示成人就不会罹患ADHD)
  • 在2个(含)以上的不同场所发生 (如:学校、家里、工作场所)
  • 症状已明确造成社会、课业、职业功能上的损害
  • 非因其他生理疾患、精神疾病所引起,如忧郁症、躁郁症等等 与正常人的脑部发展程度不相符
  • 至少符合「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冲动、过动」症状中的6项,并持续6个月以上(17岁以上成人则至少需符合5项)

 

注意力不集中症状

  • 经常无法注意细节,或在做事情时,易粗心犯错。
  • 难以对事情维持注意力。
  • 与其对话时,常好像左耳进右耳出。
  • 难以完成所指派的任务,如功课、家事或工作内容。
  • 缺乏调理、难以规划自己的工作与活动。
  • 经常逃避、不喜欢从事要持续花费心力的工作。
  • 经常丢失日常所需的东西。
  • 容易分心(不论是外在刺激或内心的新想法)。
  • 日常生活中常忘东忘西。

 

冲动、过动症状

  • 经常扭来扭去、坐立难安。
  • 经常在不合适的时机离开位子。
  • 经常不分场合奔跑或攀爬﹝表现在成人身上是坐不住的感觉﹞。
  • 无法进行安静、休闲的活动。
  • 经常处于活跃状态,好像随时都上了马达般想动起来。
  • 说话频率很高、爱说话。
  • 经常在问题还没讲完时,就脱口抢先说答案。
  • 难以轮流等待。
  • 经常打断他人正在进行的活动,如游戏、对话。

 

许多人关心罹患ADHD 智商是否会受影响?

事实上网路传言「儿童ADHD高智商」为误解,研究指出大部分的ADHD孩童智力分布与常人无太大差异,不过如果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稳定接受治疗的基础上,他们依然能够集中注意力,取得良好成就。

ADHD成功人士的名单并不少,例如有美国知名歌手兼演员贾斯汀·汀布莱克(Justin Timberlake)、奥运金牌游泳运动员迈克尔·菲尔普斯(Michael Phelps)、2020东京奥运中华队体操选手「亚洲猫王」唐嘉鸿等等,他们都是与疾病和平共处,在各领域取得成功的ADHD名人。

 

(二)是什么导致了ADHD的发生?

目前研究显示ADHD成因有2种可能:

  • 家族基因遗传:
    有研究认为极大可能性来自基因遗传,导致患者大脑发育迟缓,神经传导激素(多巴胺与正肾上腺素)较低,从而使行为与常人有异。
  • 环境因素:
     例如怀孕时孕妇滥用烟酒、吸毒或怀孕曾受感染、早产,或着也有假说认为后天脑部伤害、家庭压力等也有可能影响大脑发育异常。
ADHD的2種可能原因

若学龄期间ADHD的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是未被重视,很可能演变成后来的成人ADHD,而成人过动症不见得会符合儿童的判断标准,例如注意力不足和冲动的特征,在ADHD成人表现却可能会被「仅仅是内心的烦躁不安」所取代,容易使病情被错估,因此临床诊断时,通常也会考量成长期间是否曾有ADHD的相关症状纪录。

 

三、ADHD诊断标准、自评量表与流行病学

(一) ADHD诊断标准

其实ADHD有分3种类型:注意力不集中/过动/混合型,诊断标准都是症状要持续6个月以上,且这些行为都不是出于故意对立、违抗指示或是不了解指示。

 

★详细ADHD评估准则如下:

  • 注意力不足型: 出现6种(含)以上注意力不足症状。
  • 过动/冲动型: 出现6种(含)以上过动、冲动症状。
  • 混合型: 出现6种(含)以上注意力不足及过动/冲动的症状,目前大部分患者皆属于此型。

注:上述为判断12岁以下之儿童的标准,若17岁以上成人标准则调降到至少符合5项。

由于ADHD的许多症状容易与其他疾患搞混,因此过动儿评估不仅复杂也要特别谨慎,需要来自多方面的资讯综合考量,包含父母、学校老师和儿童自己的行为观察记录、病史资料和ADHD检核表,并排除非由其他疾患所引起的可能性,才能下正确诊断。

 

★ADHD过动症常见合并症:

60~100%的精神障碍患者,除了有过动症之外,还会表现出其他精神疾病合并症,因此我们在临床鉴别上也需要多加留意区别。

  • 自闭症类群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共病率约59%。
  •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LD),共病率介于10~92%。
  • 妥瑞症(Tic Disorders,TS),共病率约55%。
  • 忧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共病率在12~50%不等。
  • 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共病率约5~47%。
  • 焦虑症(Anxiety Disorders),共病率介于15~35%。
  • 对立反抗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共病率在30~50%。
  • 行为规范障碍症(Conduct Disorder,CD),共病率在3.5~10%。

 

(二) 常用ADHD测验量表

ADHD测验评分表适用于儿童、青少年及成年人,有助于个人自我评估症状,但是实际诊断需要医师才能进行,以下我提供比较常见的量表让你参考:

  1. 儿童行为检查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适合6~18岁
  2. CASS量表(Conners-Wells’ Adolescent Self-Report Scale):适合青少年
  3. SNAP-IV量表(Swanson, Nolan, and Pelham-IV Questionnaire):适合6~18岁
  4. anderbilt NICHQ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for Children’s Health Quality Vanderbilt Assessment Scale):适合6~12岁
  5. 儿童行为量表(Conners Comprehensive Behavior Rating Scale):适合6~18岁
  6. 成人ADHD自我评量表(Adult ADHD Self-Report Scale,ASRS v1.1):适合成年人自评,可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线上资源(可选中文版档案下载):Adult ADHD Self-Report Scales (ASRS)
  7. 成人ADHD临床诊断表(Adult ADHD Clinical Diagnostic Scale,ACDS v1.2):适合成年人自评
  8. BADDS表(Brown Attention-Deficit Disorder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适合成年人自评
  9.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评定量表(ADHD Rating Scale-IV,ADHD-RS-IV):适合成年人自评

如果想尝试成人自评或家长为小孩评定的ADHD线上测验,可以参考:香港专注力促进会的在线自测

注:我们发觉许多人会询问「ADHDh测验」,目前ADHD量表较常使用的为ADHD 评量表和Vanderbilt ADHD诊断评量表,尚未有「ADHDh测验」此说法,推测可能是民众误解。

 

(三) ADHD流行病学

关于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的过度诊断、过度用药争议在台湾已经持续数十年,但实际上真的是如此吗?让我们来看看几笔资料数据,你心里会更有底。

  1. 卫生福利部资料指出,ADHD世界各地盛行率在5~12%不等,台湾本土研究在5~7%,其中男女生比例4:1。
  2. 根据台湾精神医学会2018年新闻稿指出,ADHD盛行率约5~10%,但近年实际就诊率仅2%。
  3. 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的家长卫教手册,提到6~18岁儿童及青少年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盛行率约7.5%,实际疾病就诊率只有24%。
  4. 根据1份发表在《流行病学和精神病学》期刊上,针对18岁以下青少年的ADHD调查研究发现,2011年青少年过动症诊断率是1.24%,再细分年龄层来看,7 ~12岁儿童诊断率是4.36%,13~18岁青少年则是1.42%,而这些青少年接受治疗的只有61%,并且男性比女性更多。

光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能发现ADHD盛行率和实际就诊比例有比较大的差距,表示说即使病人已经确诊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却有许多人没有好好看医生获得良好的医疗帮助。  如果连已经确诊的病人状况都是如此艰难,就更别说那些没有被诊断出来的潜在患者,到底承受了多大的压力与痛苦。

 

ADHD的流行病学中还有1个比较特别的现象是:「女性过动症通常容易被低估。

也许是基于人们对男生、女生的性格刻板印象,我们普遍对男生有着调皮捣蛋、跑来跑去的活泼印象,所以当男孩子表现出异常活泼的状况,家长能够比较容易察觉,可是女孩子却不同。

从一些论文数据中可以发现家长在评估男孩的症状,通常会比较客观或愿意反映真实,但在女孩身上,家长的反应却通常会淡化、低估女孩过动症的症状,同时也发现实际上确诊过动症的女孩,通常会比确诊过动症男孩具有更强烈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这可能与女孩因社会规范制约而自我掩饰症状或家长对于性别刻板印象评估偏差有关。

 

四、ADHD治疗方法与常用药物

不少案例中的过动儿长大至青少年后,好动的情况便会逐渐改善 ,研究指出有1/3的病童在成人后症状可恢复至与常人无异,但也有1/3的个案无法适应学校和家庭,发展出反社会行为、情绪障碍以及药物滥用等严重问题。

因此近年来,ADHD治疗以「健康」为预后指标参考,像是因注意力不集中或冲动而引起的意外伤害风险是否降低,或者减少精神疾病共病就是很重要的一环,换句话说,治疗目标如今更重视的是患者的健康与未来,而非一味的只要求患者症状改善或提升社会功能。

 

目前ADHD治疗有哪些方法?过动儿看什么科才正确?

  • 若想咨询ADHD,可至儿童身心科、儿童心智科、精神科就诊。
  •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行为治疗及学校特教方案等等。
  • ADHD行为治疗较常使用于学龄前及学龄期幼童。
  • ADHD药物治疗与行为治疗双管齐下,则多用于6岁以上的患者。
ADHD的治療方式

目前治疗ADHD会视严重程度选择治疗策略,ADHD药物治疗是改善症状的核心关键,而学龄前儿童则考量大脑尚未发育完善,通常会建议先以行为治疗为主。

 

不少父母会关心ADHD药物副作用是否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ADHD用药主要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常见副作用为失眠、头痛、胃口下降、体重减轻等,但多为短期症状,只要停药或减药,症状就会好转,若用药过程真的有严重不适,建议可与主治医师咨询更换药物。

但如果因担忧副作用而放弃治疗、放任病情恶化,恐怕会对患者的生活与人身安全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因此经医师评估有需要用药者,适当的使用药物治疗是利大于弊的。

 

ADHD治疗费用会不会很昂贵?

目前ADHD属于可健保给付的看诊范畴,因此建议可至健保特约门诊预约喔!

 

五、简易过动儿评估表与章节重点整理

ADHD过动儿症状评估方式与指引:

  • 是否符合上述《心理疾病诊断统计手册》(DSM-5)的症状与标准?
  • 进一步确认,属于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冲动/混合型的哪一种ADHD类型?

 

ADHD过动儿评估几岁开始:

  • 过动儿评估年龄(ADHD评估年龄)约从12岁前就会开始,但若超过此年龄也依然有疑似症状,亦不可掉以轻心。
  • 学龄前幼儿通常会出现明显活动量增加,伴随额外冲动性特征,如发怒、侵略和好辩行为,及意外受伤风险增加,也可能有入睡或睡眠困扰。
  • 成人ADHA表现可能不完全与小儿科的标准一致,需经医师综合考量。

 

ADHD过动症治疗方式:

  • 可咨询儿童身心科、精神科或心理咨商
  • 治疗方式请遵循医嘱,药物与行为治疗双管齐下效果更显著
  • 临床用药会考量儿童年纪和症状,不一定每位病人都需吃药,家长* 不必害怕就医

 

参考资料:

  • Mowlem F, Agnew-Blais J, Taylor E, Asherson P. Do different factors influence whether girls versus boys meet ADHD diagnostic criteria? Sex differences among children with high ADHD symptoms. Psychiatry Res. 2019 Feb;272:765-773 . doi: 10.1016/j.psychres.2018.12.128. Epub 2018 Dec 27. PMID: 30832197; PMCID: PMC6401208.
  • Mowlem FD, Rosenqvist MA, Martin J, Lichtenstein P, Asherson P, Larsson H. Sex differences in predicting ADHD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9 Apr;28(4):481-489. doi : 10.1007/s00787-018-1211-3. Epub 2018 Aug 10. PMID: 30097723; PMCID: PMC6445815.
  • Wang, L., Lee, S., Yuan, S., Yang, C., Yang, K., Huang, T., . . . Shyu, Y. (2017). Prevalence rates of youths diagnosed with and medicated for ADHD in a nationwide survey in Taiwan from 2000 to 2011. Epidemiology and Psychiatric Sciences, 26(6), 624-634. doi:10.1017/S2045796016000500
  • Gnanavel, S., Sharma, P., Kaushal, P., & Hussain, S. (2019).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comorbidity: A review of literature.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7(17), 2420–2426.
  • 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DSM-5 Changes: Implications for Child Serious Emotional Disturbance [Internet]. Rockville (MD): 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US); 2016 Jun. Table 7, DSM- IV to DSM-5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Comparison.
  •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ADHD & the Brain
  • Healthline-ADHD Rating Scales: What You Need to Know
  • 卫生福利部心理健康专辑-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 台湾精神医学会-关于ADHD之诊断、药物治疗等议题的呼吁
  • 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家长卫教手册

 

了解 健康010 的更多信息

立即订阅以继续阅读并访问完整档案。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