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多重人格解離症狀會怎樣?5大診斷標準供你自我測驗
多重人格解離症狀會怎樣?5大診斷標準供你自我測驗

多重人格解離症狀會怎樣?5大診斷標準供你自我測驗

多重人格、雙重人格經常被影視作品作為題材,許多人對多重人格充滿誤解,其實人格解離每個人都曾經驗,但解離性身分障礙患者卻是極端,其背後原因更是充滿悲傷,今天讓醫師介紹多重人格症狀及治療。

一、人格解離每個人都會有,但多重人格卻走上極端…

多重人格障礙症(多重人格英文: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目前已經更名為解離性身分障礙症(英文: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簡稱DID),指的是一個人的因精神嚴重分離,產生2種以上不同的人格特質,並且每一個人格特質都是複雜且完整的主體,可能有不同情緒、年齡、性別、宗教,甚至種族也不同,這些分裂出的人格輪流控制身體,就像「一個身體裡住了好幾個靈魂」。

為什麼要更名呢?其實這與「人格」和「解離」的認定有關。

首先來介紹解離現象是什麼?解離(Dissociation)是一個人的身心意識產生不連續性,包括情緒、意識、記憶、身分或知覺,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出現解離的感覺,例如恍神、做白日夢聽不到其他人說話、專注工作忘記肚子餓、受驚後失憶、情緒麻木等等,若產生時間短暫並不會對生活造成困擾,但當這些經驗的整合功能發生嚴重分離,就可能定義為病態解離症。

DID多重人格便是病態的解離性疾病,但患者人格依然只有1個。

早期多重人格定義,容易讓人理解成患者分離出來的每一個人格特質都相當於獨立人格,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如今通常稱這些解離人格稱「交替人格或交替身分」,將所有交替身分加總,才算完整人格,於是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4版》(DSM-IV)中,將此疾病更名為解離性身分障礙症,並歸類於解離症的子分類之下,因翻譯不同,也常稱為解離性身份疾患、解離性人格障礙。

多重人格示意圖

簡單來說,患者本身人格依然只有一個,但是身分認同上出現解離,就像一面鏡子破碎成許多小片,每一片小鏡子雖然也能夠映照出不同的風景,但每一片碎片加總才是完整的鏡子本身。

 

二、多重人格症狀有哪些?

(一) 多重人格症狀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接下來本篇會暫時沿用舊稱「多重人格」來指稱解離性身分疾患。

聽到多重人格也許你會想每個人在不同場合都會表現不同,就像擁有不同人格一樣,難道這就是多重人格了嗎?其實這傾向說明人類的性格具有多面性,醫學上根據最新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DSM-5)定義多重人格障礙標準為:

  1. 2種(含)以上不同人格狀態為特徵的身分解離,在某些文化中會被稱為「附身」,身分包含明顯自我感知和意識斷絕,並伴隨情感、行為、記憶、身分認同、認知和感官運動等改變,這些症狀可由其他人觀察到或患者本身自己發覺。
  2. 對於日常生活、個人身分資料或重大創傷性事件出現失憶、記憶斷片,且與一般遺忘有所區別。
  3. 症狀明顯在社會生活、職場、學業等重要領域引起功能性損害
  4. 症狀與正常風俗、宗教習慣無關。(兒童身上無法以幻想朋友來做更好的解釋。)
  5. 症狀並非由物質或其他疾病引起,如酒精、癲癇。

如果你在不清楚對方情況下與多重人格對話時,可能會發現從外表看上去這個人好像具有多重性格,確實如此,因為患者體內存在的每一個人格都可能具有相異背景和個性,如果不問對方,你很難確認當下在與誰對話。

不過一般在眾多人格中會有「原人格」和「主人格」,原人格是在人格解離前就存在的原始人格,而主人格則是日常生活中主要掌控身體的人格,原人格不一定等於主人格,也曾有多重人格案例原人格因種種原因選擇沉睡、停留在幼年時期,而選擇讓長大後的其他人格作為主人格生活。

這些人格之間有可能彼此知曉,也有可能不曾認識,有些患者的人格甚至可進行體內對話或外部會議,看起來就像喃喃自語,但通常會有1個人格是「萬事通」,記憶且理解著這具身體所發生的所有事情,這個人格也經常成為心理治療的關鍵人物。

多重人格內的交替人格

人格之間的轉換有可能僅僅一瞬間就完成,也有可能出現短暫言語混亂、突然閉上眼睛等情況,而促成人格的轉換則有可能由特定刺激因子引起,或是人格主動選擇、人格之間爭搶等都有可能,但這些心理活動以旁人看來大部分都是無法預期的,也許只是你只是轉個身,患者就突然「換了一個人」。

 

(二) 多重人格診斷、成因與治療

基本上多重人格最明顯的就是「解離性失憶」和「身分認同轉變」,這是與其他精神疾病最明顯的區別,但由於多重人格患者也經常有憂鬱、抑鬱、幻覺等症狀合併出現,所以在多重人格診斷時,也會特別留意與憂鬱症、躁鬱症、思覺失調症等疾病的鑑別。

目前多重人格測試臨床常用的有史坦柏格晤談問卷(SCID-D),並可能以解離經驗量表(DES)、身體解離量表(SDQ-20)等其他相關工具輔佐判斷。

根據研究,目前臨床醫學上多重人格大多以心理諮商輔以催眠治療,每週2次,平均療程3.8年,並可能合併抗憂鬱藥、抗焦慮藥來緩解症狀,最終目標是將身分認同整合,形成單一、穩定的人格狀態。

是什麼原因導致患者多重人格分裂?

目前造成多重人格真正的病因尚不清楚,但目前心理學家大多同意成因與童年創傷有關,因為此時正是人格形塑階段,比如年幼遭受身心虐待、性侵害等暴力事件,或是親眼目睹重大傷害、死亡事件,甚至是家庭嚴格之下,當痛苦程度超越自己所能承受的負荷,患者就可能傾向分裂出不同人格來「保護自己」,而保護的方式則有所不同,有的專門承受痛苦、有的負責表現憤怒、有的協助處理社交、有的保存天真快樂等等,人格的誕生五花八門,背後原因需經治療才能釐清。

 

三、雙重人格介紹

前面介紹完多重人格,再來認識雙重人格就更容易了,在精神醫學內,雙重人格意思、雙重人格定義都與多重人格相同,並且雙重人格症狀也非常類似,只不過雙重人格特徵通常是臨床認知的人格數只有2個,所以外表看起來就像有雙重性格的人一樣。

那遇到雙重人格怎麼辦?建議尋求精神科醫師以及臨床心理師的協助,目前心理治療可能會引導患者重新面對創傷事件、宣洩情緒,再學著以成熟的模式處理心理傷痛,並藉由不斷探索潛意識讓人格一一浮現,在治療過程中移除人格之間的失憶屏障、促使人格互相溝通協調,最終融合成為單一的自我,能夠好好面對內外壓力衝突,不再需要藉由解離的防衛機轉來因應。

心理治療內容參考資料: 台灣精神醫學會之個案報告

或許是基於此疾病經常被影視作品作為題材,有些人也許是見獵心喜或憧憬覺得很酷炫,會想知道如何產生雙重人格?要怎麼培養雙重人格?老實說產生雙重人格原因真的並不美好,甚至其背後原因可能非常殘酷,通常是承受的痛苦超越人類極限,卻又無處可尋求幫助,才只好產生另一個人格來保護自己、遠離威脅。

而雙重人格也不是像電影中演的每個都想報復世界、充滿暴力傾向,當然確實也有人會衍生出比較黑暗、暴力的人格,來替代原人格反抗、表現原人格的憤怒,可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如此。

我們也希望能夠透過這篇文章能夠讓大眾更加了解這種疾病、去除疾病汙名化,從而讓更多受傷的靈魂重新鼓起勇氣正視疾病,安心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探索更多來自 健康010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